
63家動力鋰電池及相關上市公司(包括鋰電池材料和設備企業)半數虧損,令人不安。日前發布的相關企業財報顯示,國內動力電池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新的考驗。
據統計,2019年上半年,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60.9萬輛,同比增長近60%;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30.01GWh,同比增長93%。在14家動力鋰電池上市公司中,8家保持營收增長,6家營收增勢下滑,2家凈利潤為負數,9家凈利潤增幅呈現不同程度下滑。
“上半年得益于補貼過渡期前的‘搶裝上馬’,拉動了鋰電池產業鏈上企業的業績增長?!逼囆袠I分析師鐘師在接受《中國汽車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從上半年財報中還可以看出,增收不增利、增速放緩、毛利率下滑、盈利能力下降、應收賬款高企、行業兩極分化等特點,成為上半年動力鋰電池行業令人憂慮之處。
利潤下滑緣由各異
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持續放緩,直接影響了動力電池及相關行業。
在14家動力電池公司中,上半年凈利潤下滑嚴重的有澳洋順昌、猛獅科技、尤夫股份等。澳洋順昌上半年凈利潤為0.25億元,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84.56%;猛獅科技上半年虧損4.29億元,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9.27%;尤夫股份上半年凈利潤為0.16億元,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2.87%。
對于凈利潤下降,澳洋順昌將其原因歸結為,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,公司業務面臨新挑戰。整體產能利用率有所不足,也影響了毛利率水平和凈利潤表現。
對于猛獅科技而言,動力鋰電池是其重點打造的核心業務。上半年,由于公司鋰電板塊資產和負債較重,該板塊的虧損大部分來自于資產折舊、融資利息和違約金。同時,還包括受到缺乏流動資金的影響,導致出貨量減少。
尤夫股份方面則稱,上半年公司鋰電池板塊對銷售策略進行了調整,正在著力于開發新客戶,同時受到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下調、行業不景氣等因素的影響,產銷同比下降,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。
“不難發現,動力電池行業正在經歷一次‘洗牌’,加之車市下滑的背景,導致此次‘洗牌’效應更為明顯。前幾年,我國動力電池企業一度達到數百家,受補貼退坡和行業‘洗牌’的影響,很多盲目上馬、實力較弱的動力電池企業要么轉產,要么面臨停產?!睒I內人士在接受《中國汽車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今年對于動力電池企業而言,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。